自由時報 2010-10-07
〔記者盧冠誠、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日本前天意外降息後,市場對美國再祭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升溫,吸引巨鱷般的熱錢持續湧入亞洲,韓元率先升破一一二○韓元兌一美元關卡,泰銖更突破三○兌一美元大關,日圓也進逼八十三日圓兌一美元價位,但這些亞幣的升勢都沒有新台幣猛,新台幣最高一度狂飆四.六二角或一.四八%。
韓元、泰銖分創五月、十三年新高
韓元對美元週三再創五個月來高點,交易員表示,韓國央行昨二度進場,在一一一八到一一二○韓元附近出手,干預規模約十億美元。
泰銖對美元昨衝破三十泰銖價位,升值○.七%到二十九.九四,這是一九九七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新台幣昨盤中幾乎都在三十一元兌一美元大關之下,甚至還衝破三○.八元價位,但央行同樣在尾盤作價阻升,沒收約三角的升幅,新台幣終場僅升值一.二角,以三十一.一三二元兌一美元作收,續創近二十六個月新高,台北匯市總成交量擴增為十四.五七億美元。
央行雖然守住所謂三十一元兌一美元大關,但實際上早就被攻破了,昨天實際成交區間大都落在三○.八至三○.八四元兌一美元。
匯銀人士表示,央行目前策略就是「以拖待變」,透過尾盤不斷阻升縮小升幅,等國際熱錢匯入趨勢一反轉,就可順勢「助貶」,讓新台幣波動維持動態穩定。
匯銀人士指出,這招央行最近一次使用是在今年四月,當時因新加坡放寬匯率波動區間,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造成熱錢蜂擁而至,但五月份因歐債危機爆發,熱錢又再擁抱美元,央行以拖待變策略成功,新台幣先升後貶並重回動態穩定。
但現在國際情勢完全不一樣,因為美國印鈔救市導致熱錢湧向亞洲,日本也採取新一波量化寬鬆政策,未來歐洲或其他國家都有可能跟進,資金狂潮再起,讓亞幣面臨強大升值壓力,且目前看來是沒有反轉跡象,央行過往的策略能否奏效,匯銀人士看法相對保守。
外匯交易員表示,除了全球狂印鈔票外,人民幣升值問題也對亞幣造成壓力,近期人民幣雖因十一長假休市,但目前人民幣的一個月期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已飆升○.七%,而新台幣折價(預期升值)幅度仍高達一.四角左右。
外匯交易員認為,現在三十一元兌一美元大關實質上已宣告失守,今天開盤會再測試三○.八元兌一美元價位,並逐漸向三○.二一九元兌一美元的「馬英九防線」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