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2 01:20 工商時報 華府智庫赫德遜研究所 經濟政策研究主任史特澤
華府智庫赫德遜研究所經濟政策研究主任史特澤(Irwin Stelzer)周一投書華爾街日報表示,歐洲終將分裂成以法德同盟為核心的歐元區17國,外加「剩餘的」10國,而這兩大陣營恐怕無法和平共存。
史特澤指出,歐元區的金融危機遲早都會結束。希臘、愛爾蘭、葡萄牙或許還包括西班牙,他們的債權人將損失一筆,銀行業將被迫補足資金水位,德國出口商將持續蒙利。可是,歐洲將永遠的改變了。
歐洲將發生兩大改變。第一,27國的歐盟將分裂成17國和10國兩個陣營。第二,歐元區17國陣營將由法德同盟把持,而「剩餘的」10國(leftovers),將在討論歐盟的政策時屈具下風。這兩個陣營能否和平共存還很難說。
歐元區17國已經明白顯露他們的方針。為了預防過度負債的會員國倒債,他們將採取更加廣泛的中央經濟管理系統。17國將借助德國雄厚的財力,德國也將因而大聲指示他們該如何管理經濟。不只是預算,還包括影響他們國際競爭力的一切因素:勞資磋商方式,退休年齡與條件等福利制度,有關多種職業的法規,還有最重要的,稅率。
顯然,統一的利率必須搭配更加一致的財政與相關經濟政策。法國喜形於色,因為法國長期以來要求歐元區17國成立「經濟政府」的目標終於快要實現,而將歐盟各種機構邊緣化。
剩餘的10國則保有本國貨幣,並可控制本國利率。他們的匯率可自由波動,他們的央行可因應不同經濟情況來調整利率。在某種程度內,他們可以採取較為自由的經濟政策,而不必依循反自由市場的17國所設定的政策。
作者表示,17國和10國的差異逐漸對歐盟構成威脅,歐元區國家在沒有徵詢10國意見之下便設定統合經濟管理規範,下一步就是將部分規範套用於整個歐盟,以防非歐元區國家從歐元區國家獲取競爭優勢。
剩餘的10國清楚知道,他們被排除在制定將會影響他們政策的會議之外。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指出,丹麥和瑞典無法參加重大政策會議讓他們忿恨難消,而在歐盟調高雇用兼差人員的成本,並以新規範箝制英國金融服務業之後,英國也加入這個忿忿不平集團,結果就形成一個核心集團,認定他們被排除在歐元區高峰會之外,已使得加入歐盟不再具吸引力。畢竟,17國組占多數,一經表決就可左右歐盟決策。
法國對10國組提出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改採歐元,然後就能對草擬中的全歐洲經濟管理新體制之規範表達意見。但這對10國組成員沒什麼吸引力,英國拒採歐元的經濟因素根源於該國與歐元區國家之間存在根本差異,英國經濟的利率敏感度較高、較依賴金融服務業,並且需要能依景氣狀況調整的貨幣,這些當初由前財政大臣布朗和當今影子財相鮑爾斯所提出的理論,至今仍是強有力的論據。